《社論》從中韓關係 看北京外交核心考量

《社論》從中韓關係 看北京外交核心考量

读新闻
近來的中韓關係發展,讓人困惑;在亞運會開幕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了南韓總理,暗示明年將訪問南韓。南韓原以為可以同時兼吃美中兩強:既維持與美國的安全關係,又可以恢復與中國的經貿紐帶,讓總統尹錫悅非常雀躍。
11月26日在釜山召開首次的韓中日外長會談,韓方寄予厚望,三國外長會議已經四年三個月未開了。之前中國外長王毅曾多次對三國領袖會談的召開表示支持,南韓特別希望在外長會上敲定在年底之前三國領袖會談的日程,甚至以此作為習近平明年訪韓的鋪墊。
但是會議卻沒有結論,不僅如此,連韓方當天計畫在外長會議結束後,舉行共同記者會和晚宴,都因王毅的行程原因,竟然取消。
王毅當天就搭機回中國,其實並沒有甚麼了不起的緊湊行程,就是避免參加共同記者會與晚宴。換句話說,刻意不給南韓面子,不要讓三國合作太過順利。
為什麼呢?南韓以為韓中關係已經恢復,可是中國人是算舊帳的,仍然記得過去的言詞交惡,尤其是南韓對台的政策發言。
今年4月尹錫悅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若台海緊張因試圖用武力改變現狀而造成,南韓和國際社會一道反對這種改變。台灣問題不單純是兩岸之間的問題,就像兩韓之間的問題一樣,其涉及範圍已超出本地區,只能將其視為全球性問題。
當時正值尹錫悅赴美前,中方認為這是韓方特意要講給拜登聽的。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表示,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他人置喙。南韓外交部因此召見中國大使,抗議中方評論南韓總統發言,「是外交上的失禮行為」。
但這件事並沒有了結,北京駐首爾大使邢海明6月刻意暗示說,「有人賭美國贏,賭中國輸,現在賭中國輸的人今後一定會後悔」。這番話在南韓引發軒然大波,南韓總統批評邢海明的言行令南韓國民不悅,南韓副外長召見邢海明,指責其「不合理的挑釁」言論,甚至還有輿論主張將邢海明列為「不受歡迎的人」。
這次APEC領袖會議前,敲定了拜習會。對南韓來說,等於是美國開了放行綠燈,可以與習近平接觸;更傳來,日本首相岸田將與習近平有一個小時的會晤,這讓尹習悅急壞了,想敲定與習近平的會晤。
總計在APEC期間,習近平與六國元首安排了一對一的會晤,但是一直到APEC結束前最後一天,對首爾仍沒有鬆口。南韓總統辦公室被問及時,只能說會談「行程正在協調中」,僅有場邊「寒暄」了三分鐘。據報導,中國連負責南韓事務的官員和韓語翻譯都沒有隨行,壓根兒就沒有計畫會晤。
這其實是中方的暗示,可是南韓並沒有察覺,或者知道了也不在意。尹錫悅在赴英國前接受每日電訊報專訪,20日刊出的內容,再度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而且與英國首相蘇納克簽署「唐寧街協議」中表明,「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元素」。
就在專訪發表的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尹錫悅的說法表示,作為負責任大國,中方一直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發揮着重要的建設性作用。中方清楚自己的責任和利益,中方做什麼和不做什麼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她表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絕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關於南海問題,南韓不是南海問題的當事方,沒有必要湊熱鬧。
北京於APEC刻意冷落首爾在前,王毅在釜山與南韓外長會商時,對於南韓抱怨北韓發射間諜衛星,反應也非常冷淡。王毅僅表示,中方堅持各當事國應保持冷靜和克制,並重視北韓對安全的合理關切的立場。
事實上,中國對俄羅斯協助北韓的軍事科技本是不以為然,甚至表示不安。上個月,美國北韓問題特使金成還與中國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劉曉明會談,討論北韓「越來越不穩定與升高的行為」。
真正原因是,中方認為南韓在台灣問題上任意發言,卻期待中國「管束」北韓,這是中國所不能忍受的。
從中韓關係的這段插曲可以看出,中國對美國與對其他國家的標準,當然不同。美國談台海穩定,中國只有忍耐,但換成南韓就不假辭色,台灣問題當然還是中國外交的核心,沒有其他國家置喙的餘地。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5 4 0 8 4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