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低血壓 增失智機率

長期低血壓 增失智機率

读新闻
Q:高血壓有哪些症狀?
「高血壓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台灣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說,有些民眾認為,頭痛或頭暈可能是高血壓所致,但有些患者的收縮壓高到180mmHg(毫米汞柱),甚至200mmHg都沒感覺。有時候血壓升高,可能是頭痛、頭暈、牙痛等導致,也可能是長期血壓高而出現症狀,判斷上不是那麼容易。
花蓮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說,部分有症狀的高血壓患者,可能會覺得頸部僵硬、肩頸痠痛,頭脹脹的,最好從沒有症狀的時候就開始注意量測血壓。
Q:在家量測發現血壓異常升高時,該怎麼處理?
洪惠風建議,在家量出較高的血壓值時,可以喝點水先休息,閉目養神躺一下,觀察血壓是否逐漸下降。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出現,可以試著洗個溫水澡,再看看血壓是否下降,如果居高不下,且出現胸悶、背痛等更為嚴重的症狀,需盡快就醫。
Q:低血壓族群只要沒對生活造成影響,就不必擔心?
長期血壓偏低會造成情緒低落和憂鬱等問題,大腦經常處於供血不足的狀態,也容易讓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減退、思考變慢,增加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Q:冬天的血壓通常比夏天高,高血壓患者需要增加藥物嗎?
洪惠風說,一種藥物平均降10mmHg血壓、兩種降20mmHg,以此類推,如果現在的收縮壓是160mmHg,可能要吃三種藥才能降到標準值的130mmHg,但吃藥是為了整天的血壓控制,如要調整藥量,不管增加或減少,都是以一周為原則和醫師討論。
陳翰興說,和夏天相比較,冬天的收縮壓可能高10到20mmHg,有些高血壓患者在冬天須加半顆到1顆血壓藥。但除了調整藥物,也有其他控制血壓方式,若能讓身體盡量少感受到溫差,血壓的波動度也會比較低。
Q:平時血壓都很正常,偶爾卻突然上升,可能是什麼原因導致?
冬天的血壓變化是季節間的波動,至於日與日、周與周之間的波動,就和生活習慣、環境因素有關係。陳翰興舉例,前一天晚上睡不好、熬夜、喝酒、吃火鍋、麻辣湯等重鹹、重口味物,攝取大量鈉離子和熱量,都會造成血壓升高,這種波動就是短期因素。
洪惠風表示,包含是不是吃太鹹、有沒有生氣、有沒有睡好、有沒有用鼻噴劑、有沒有用止痛藥等,都影響血壓高低,所以量出較高數值的當天,飲食要避免吃太鹹。
Q:多數長者習慣清晨去運動,為什麼冬天不適合太早去運動?
陳翰興表示,清晨是一天最冷的時候,加上體內腎上腺素、荷爾蒙的分泌達到高峰,起床時血壓可能升高,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若是本來就有高血壓,加上冬天早起出門運動,一出門時立刻感受溫度的變化,血壓就會更高,這時候很容易發生危險,常見中風或心肌梗塞都在清晨發生就是這個原因。
他建議冬季調整運動時間,避免清晨太早出門,每次出門前做好保暖,可以採洋蔥式穿搭,運動時身體熱了就可以脫一件,運動後再加回來。
陳翰興還提出一個小撇步,冬季清晨起床時,除了穿衣服、套上襪子之外,喝一杯溫開水,也可以讓身體比較快溫暖起來。
Q:幾歲應該開始量血壓?
陳翰興建議,每個人至少從40歲開始,要養成一年至少量一次血壓的習慣,若是有家族史、過胖、有三高問題,或已有相關症狀,要更早開始量血壓。
目前醫界普遍以收縮壓高於130mmHg、舒張壓高於80mmHg當作高血壓定義,陳翰興說,這不代表每個人都要控制在這個數字,也不代表超過這個數字就要服藥,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民眾意識到,這樣的血壓數值,在科學化研究下是有點高了,必須就醫檢查並調整生活習慣。
Q:高血壓患者可以打各種疫苗嗎?
由於高血壓病人年紀普遍偏大,陳翰興鼓勵在血壓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施打流感或是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減少身體曝露於感染的危險中,也可以藉機測量血壓,也算是做個小健檢。(王燕華 、賴昀岫)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5 5 0 8 5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