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風、心梗 收縮壓應低於130 

防中風、心梗 收縮壓應低於130 

读新闻

防中風、心梗 收縮壓應低於130 防中風、心梗 收縮壓應低於130 

冬天的血壓變化是季節間的波動。(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很多人習慣上醫院看醫師時,才「順便」量血壓,台灣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提醒,血壓監測應使用「居家血壓」而非醫院血壓,原則上把握收縮壓低於130mmHg、舒張壓低於80mmHg。
血壓反映血管彈性
洪惠風說,血壓分為收縮壓跟舒張壓兩個數值,會隨年齡增長逐漸增高,但舒張壓到了50-60歲會開始下降,收縮壓則在80歲左右開始下降。
「不要因為舒張壓低就不吃藥。」洪惠風說,有的人在七、八十歲時,舒張壓會掉到40、50mmHg。而收縮壓與舒張壓數值差得愈多,代表血管愈來愈硬。
如果收縮壓突然降低,可能是胃出血、感染敗血症、心臟衰竭等,要就醫找出具體原因。
至於低血壓,臨床上最常碰到的是姿勢性低血壓,有些人會因為藥物、脫水、糖尿病造成自律神經病變等導致。
低於130、80活得久
有些人認為「年紀越大、血壓就可以容許越高」,洪惠風說,這是錯誤的觀念,雖然年紀大血壓高是老化現象,但不代表可以放任血壓愈來愈高。因為東方人較容易中風,而中風和血壓的關聯最大,他說,兩年前有一項研究,以60到80歲的華人進行實驗,並將受試者分兩組,分別為收縮壓130mmHg以下,和150mmHg以下,比較哪組活得久、誰比較不會中風、誰比較不會心肌梗塞、誰比較不會心臟病等。
經過三年多追蹤發現,130mmHg那組,減少三分之一中風發生率、三分之一心肌梗塞發生率、四分之一心臟病發生率。所以60到80歲的「家中血壓值」,也應該控制在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0mmHg以下較恰當。
量血壓把握722原則
為鼓勵民眾精準掌握血壓,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推廣「正確測量血壓722原則」,口訣是「7、2、2(請量量)」。
花蓮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說,第一個「7」是連續量7天;第一個「2」是早晚各量一次,早上指的是剛起床如廁後時,晚上則是睡前1小時,這兩個時段的意義,都是在人比較放鬆的時候;第二個「2」是每次量兩回,意義是要取平均,減少誤差,建議兩次測量間隔1到2分鐘。若遵守「722」原則,一天就會得到4個血壓數字,一周有28個,去掉一些極端值,讓血壓的數字更精確。
「722」更重要的意義是透過數據,就可以知道是否有季節性的變化,一目瞭然。
量測前先休息5分鐘
洪惠風提醒,每次量血壓,都要先休息五分鐘左右再開始測量,而吃完飯、洗完澡、運動完、憋尿等狀態量出來的不準,所以都要排除。另外,有些人有「白袍症候群」,在醫院血壓跟家中不同,通常家中血壓比較低,要以家中血壓為準。
由於每個人狀態不同,洪惠風說,有些人清晨血壓高、有的上午高、有的下午高,將異常狀態統統排除後,基本上會是清早起床一小時內、睡前一小時內,也就是高血壓學會等單位建議的「722原則」。
洪惠風表示,量血壓時雙腳要平放於地、手部和背部要有依託、環境要溫暖不吵雜,同時也要避免說話。(賴昀岫、王燕華)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5 5 0 8 2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