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OPEC+減產政策 已經黔驢技窮

《社論》OPEC+減產政策 已經黔驢技窮

读新闻
OPEC及其盟國組成的OPEC+,於11月30日線上會議討論後,決定延長先前的減產至明年年底,以確保石油市場的穩定和平衡,部分成員則另行宣布2024年第一季將額外自願減產,總額為每天約220萬桶。
減產並不是由於加薩戰爭,想要集體制裁西方,反而是為了激勵油價,但結果宣布後,油價不漲反跌,這對全球目前已經平緩下來的通膨,應該有進一步抑制的作用。
歸納其原因:首先,目前的削減是短期的,僅在2024年第一季前有效。其次,減產總量僅當全球供應量的2%,但自願額外減產由各個成員宣布,而非由OPEC秘書處統一公布。
這種不確定性加劇了市場的焦慮,認為OPEC+在減產一年多後師老兵疲,對油價的影響力正日薄西山,市場質疑OPEC+是否已黔驢技窮,只剩減產一招;如果油價繼續走軟,減產就變成「狼來了」的空頭恫嚇。再者,自願減產不是正式協議,很大一部分可能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上從市場減下的數量更少。
根據會後各成員國聲明,沙烏地阿拉伯自7月以來自願減產每天100萬桶,俄羅斯延長減產30萬桶,其他成員國額外減產90萬桶,使得OPEC+承諾的減產總量達到約每天500萬桶。但這種減產水準對今年全球需求疲弱的前景,幾乎沒有什麼幫助。
市場評估,沙國實施的額外減產舉措,只是對原油庫存和供應大幅上升的「膝蓋反應」。此外,閒置產能的進一步增加,以及減產靠自願達成,意味著任何進一步的減產計劃,都將變得越來越難以實施。而且2024年的自願減產似乎來自2023年6月商定的水平。
市場最大的疑問是,個別成員國是否真的會根據自願承諾,而進行減產;這是由於OPEC+成員國向來溝通不順暢,信譽早已受到損害。理論上OPEC+如今的減產數量,超出預期,但在具體數據證明自願減產已經實施、庫存沒有上升之前,這些減產宣告只會被視為「空頭支票」。
總體來看,這次OPEC+會議過程和結果,顯得非常混亂:首先是會議日期因擺不平非洲產油國而被迫順延,雖然帶頭的沙烏地阿拉伯使出渾身解數,要成員國自願減產,但是重要成員安哥拉極力反對減產政策,阿聯酋對減產也不情願,其他成員國實際減產的承諾沒有透明性,確切數量難以估測。
這次會議唯一讓人意外的是,全球第八大產油國巴西明年起加入OPEC+,成為第24個成員國,使OPEC+全球市場占比達到60%以上,恢復2018年的水平。
目前尚不清楚加入OPEC+是否符合巴西利益,巴西是全球重要的新原油供應來源之一,而OPEC+卻在試圖減產以支撐油價,現在OPEC+市場占比增加,結果對其有利,但對平衡石油市場關係不大。
不過受惠於巴西的加入,OPEC+的範圍擴大到其他大陸,並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而且OPEC+集團的市場占比將達到顯著水平。但未來如何以協調來管理如此大規模的產能,將是OPEC+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
巴西自2016年起一直是拉丁美洲最大產油國。官方數據顯示,這個拉美巨頭在今年第三季日均出口原油180萬桶,同比成長40%。巴西9月原油日產量達到創紀錄的370萬桶,較去年同月增加近17%,也比今年8月增加6.1%。
除了短期走勢之外,長期原油價格由海運市場決定,2023年至今海運原油進口量有所成長。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海運原油進口總量為每天4196萬桶,比2022年的4010萬桶增加186萬桶。但這些可能不足以抵銷美國、巴西和圭亞那等非OPEC+產油國的供應增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OPEC+對需求的樂觀預測主要集中在亞洲,特別是全球最大進口國中國和第三大進口國印度。今年前10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每天1136萬桶,較2022年全年水準增加121萬桶。同期印度進口量為每天462萬桶,比2022年的414萬桶增加46.2萬桶。
然而,雖然這兩個亞洲重量級國家的進口量出現合理成長,但亞洲其他地區的疲軟讓亞洲的整體成長甚微。加上預估全球經濟溫和復甦,也抵消了新興國家新增的需求。今年前10月亞洲原油進口量為每天2693萬桶,僅較2022年的2559萬桶微增134萬桶。
整體而言,數字呈現的情況是需求成長低於預期,因此OPEC+試圖在2024年初進一步收緊供應,但能否達到效果,恐怕由今年年底的作為,也就可知一二了。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5 4 2 2 5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