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想擴軍造艦 產量及速度輸中國

美想擴軍造艦 產量及速度輸中國

读新闻

美想擴軍造艦 產量及速度輸中國

中方造艦產能龐大,領先美方甚多;圖為美軍艦「錢斯洛斯維爾號」()和「安提坦號」去年夏天穿越台灣海峽。取自第7艦隊官網

 【編譯潘勛/綜合報導】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日前兵推美國與中國大陸因台灣而開戰,乍看美軍船艦損失與中國解放軍海軍相當,但海軍研究員指出,因中方造艦產能龐大,領先美方甚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軍想要擴軍,問題不光在錢而已,還得學懂省錢及必須具有充足的產量。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海軍研究員列布斯指出,兵推結果是台灣付出慘重代價,但仍是民主自由地區;美軍喪失兩艘航母、20艘驅逐艦及巡洋艦,中方50多艘主力海面艦沉沒。表面看來是平手,但過不久就變成中方獲勝,原因在中方能更快速填補損失的艦隻。

 列布斯指出,若就工業造艦的比拚,中國目前的實力,可比擬成美國在2戰初期階段;美方沒有大量、快速生產戰艦的工業能力。

 由西太平洋到烏克蘭再到中東,日益強化的安全挑戰已引發辯論,想了解美國能否支撐更大的軍力;事實上更迫切的問題在美國能否造得出來,而主要對手的中國具備龐大的工業產能。

 美軍上個會計年度用去國內生產總值的3.1%,接近2戰以來最低水準,即便加上美國總統拜登要求的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及台灣,總比率也低於2010年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4.6%,更甭提1968年越戰的8.9%。健保、退休年金及國債利息讓美國財政吃力,軍事開支倒沒有。

 問題還在即便取得軍事預算,彈藥及武器也難以交付。拜登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0225月保證,到2024年把刺針飛彈產量增加1倍,現在目標已推遲到2026年;美國2020年宣布軍售台灣魚叉飛彈,但要到2026年才能交貨。

 美國1年只能建造1.5艘核潛艦,國會議員們擔心,按照澳英美3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而把核潛艦轉移給澳洲,要花很久時間才能補足。

 1990年代初期,冷戰結束,軍事預算大幅縮減,五角大廈催促國防承包商整併,此後的政府強調最低成本生產,讓剩下來的承包商卻步,不敢準備額外產能以備突增生產。

 美國國防部主管軍備武器的次長拉普蘭特表示,很少人預測到目前如烏克蘭戰爭這般長期、龐大的衝突;國家正在重溫這種資源密集的戰爭,了解降低產量、只及時交貨的模式,碰到這類衝突就不管用。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5 4 4 4 1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