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內視鏡揪息肉 發現大腸癌

AI內視鏡揪息肉 發現大腸癌

读新闻

AI內視鏡揪息肉 發現大腸癌AI內視鏡揪息肉 發現大腸癌

台灣嘉義聖馬爾定醫院引進日本AI內視鏡,可揪出可疑息肉(上圖,聖馬爾定醫院提供);右圖為示意圖(圖/123RF)。

●早期大腸癌沒症狀,只能依靠定期檢查發現,但大腸鏡檢查仍可能遺漏不易被發現的初期息肉,形成大腸癌隱患。為提高息肉偵測率,台灣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升級檢查設備,採用世界最先進的AI腸胃內視鏡系統,藉人工智慧輔助醫師判讀診斷,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多數大腸癌由息肉演變而來,如能及早發現切除,就能預防癌症的發生。近期有名50多歲男子接受免費大腸癌篩檢,因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進一步安排AI內視鏡檢查,過程中AI系統以色框標註發出聲響,提示醫師可疑息肉,診斷為1至1.5公分腺瘤,切片檢查證實為第一期大腸癌,立即以內視鏡切除,未來定期追蹤即可。
聖馬爾定腸胃肝膽科醫師鄭旭盛指出,大腸息肉超過1公分就有癌化病變可能性,由於內視鏡光學診斷進步,加上AI輔助,有利於早期發現是否含癌化細胞。早期發現可以用內視鏡完整切除,不需接受開刀剖腹切除器官及接腸手術,避免術後可能發生腸道沾黏、排便困難等後遺症,也不用接受放射線治療,病患生活幾乎不受影響。
以台灣為例,聖馬爾定醫院去年引進日本富士7000型高階腸胃內視鏡,導入全台第一部富士AI人工智能系統,猶如醫師第2雙眼睛,協助偵測大腸息肉,輔助判讀息肉種類,使腸胃鏡檢查更準確,是預防大腸癌一大利器。
相較以往大腸鏡檢查,AI內視鏡放大倍率,具備高解析度與廣角視野,可將腸道組織構造看得更清楚,利用不同光源變化凸顯病灶,更易揪出高風險微小或扁平息肉。過去有息肉可能因肉眼限制、腸道皺摺遮擋,或清腸不徹底而難以被發現,如今都能獲得大幅改善。
民眾如果有家族史,或出現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常腹瀉或便祕、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魯永明)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6 1 4 2 4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