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龐貝氏症 非新生兒專有

罕病龐貝氏症 非新生兒專有

读新闻

罕病龐貝氏症 非新生兒專有

龐貝氏症是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父母千萬別輕忽。圖為「台灣蝶王」王冠閎宣導篩檢與治療。
(圖/台灣龐貝氏症協會提供)

●寶寶出生後,都要進行新生兒篩檢,了解是否有先天性疾病,及早發現並把握黃金治療期。病程不可逆的龐貝氏症是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以台灣為例,領先全球推動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將近20年,但仍有2成新生兒父母輕忽其重要性。
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又分為嬰兒型(IOPD)與晚發型(LOPD),台灣平均每3.5萬名新生兒就有1位是龐貝氏症患者,嬰兒型患者會在出生幾個月內,因肝醣累積在心臟、骨骼肌造成心室肥大和肌肉無力。台灣是全球第一個推動新生兒篩檢的國家,目前嬰兒型龐貝氏症患者有9成5靠新生兒採血篩檢及早確診,並透過治療讓疾病獲控制。
龐貝氏症的治療與照護是漫長艱辛的路,台灣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簡穎秀說,及早診斷,就有機會及早接受治療,為了下一代健康,鼓勵讓新生兒採血篩檢,父母千萬別輕忽,認為這見疾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若被診斷出來,也有藥物可以治療。
簡穎秀表示,龐貝氏症大部分病友控制良好,學童在校園上學也能跑跳,甚至參加運動比賽。但因疾病所造成的肌肉損傷不可逆,還是會對肌肉細胞造成傷害,例如口腔咽喉、呼吸相關肌肉較弱,導致說話發音較不清楚,而肺功能較差,生病發燒較容易有肌肉無力情形發生。
台灣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提到,如未及時治療,將出現漸進性的肌肉無力和呼吸困難,嚴重恐呼吸衰竭死亡。
以台灣為例,龐貝氏症患者接受第一代藥物治療,其18個月存活率由2%翻升到97%。2023年第二代新藥核准上市後,病友再次接軌國際接受最新治療。
從兒童時期到晚年,仍有二萬分之一的機率罹患晚發型龐貝氏症,主要症狀為逐漸肌肉無力與呼吸系統受損,肌肉症狀又以下肢較為明顯。簡穎秀強調,如出現四肢無力、呼吸困難、說話上氣不接下氣等症狀,建議盡速至遺傳科或神經內科檢查。(廖靜清)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6 1 3 2 0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