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自認悲劇人物 下鄉才快樂
读新闻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國史館12月30日舉行故總統蔣經國日記的新書發表會,首批出版1970至1979年。出席學者表示,有人認為蔣經國早就有民主化規畫,或認為勤政親民是刻意演出來,從日記看來兩者都不正確:就任總統之初的蔣經國,目標是成為傳統「仁君」,看不出民主改革打算;蔣也真心喜歡走入基層,甚至可說是唯一令他快樂的事。蔣經國也常在日記透露,國事與家事苦不堪言,自認是個悲劇人物。 現任蔣經國基金會董事長的前監察院長錢復,因重感冒改為發表錄影講話。錢復說,蔣經國早年日記須給父親審閱,因此內容可說乏善可陳。1972年老蔣總統病重,才能放心寫心裡的話。國史館選擇先出版最後十年的日記,相信也是這個道理。 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說,許多蔣經國舊屬說蔣早有民主化構想,但日記中並無類似記載。蔣較接近傳統帝王心理,認為繼承父親留下的黨國,就必須鞠躬盡瘁。日記也可看出,蔣雖在權力頂峰,但內心非常孤單,覺得國事宛如千鈞重擔。蔣謹言慎行,不讓別人察覺自己好惡,同時苦於沒人商量與分憂。在巨大工作壓力之下,嚴重失眠,常做惡夢,靠安眠藥入睡。日記中提到不少家庭問題,也給蔣帶來很多痛苦。 陳翠蓮表示,有人批評蔣經國親民愛民是裝出來,但日記顯示這並非政治表演,而是真心喜歡走入基層,甚至可說公務與家務都身心俱疲,唯一快樂就是下鄉時光。蔣強調,照顧民眾是一生責任,民眾熱情歡迎,覺得比任何勳章都可貴。不過蔣經國終究是傳統「仁君」,一方面想改善底層大眾生活,同時非常厭惡異己者。日記中常批評反對人士「敗類」,認為這些人背後都是陰謀詭計。 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維開說,透過日記才能看到一個有人味的蔣經國:包括對家人、朋友的感情,以及面對許多人與事的不滿與無奈。蔣在日記痛罵政客追逐名利,不滿沒有效率的官僚機制,這些情緒都不會形諸於外。劉維開也說,台大文學院長沈剛伯曾說蔣經國是個悲劇人物,蔣聽了深以為然,「這應該是他自我設定的角色」。 國史館舉行「蔣經國日記」新書發表會。記者曾原信/攝影 |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5 5 6 0 6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