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僅靠放鬆簽證 中國難吸引外客

《社論》僅靠放鬆簽證 中國難吸引外客

读新闻
中國駐美大使館去年12月29日通告,元旦起,簡化美國人申請中國旅遊簽證要求,毋須提供機票、旅館訂單和行程等資料,被視為中方想振興觀光的新動作。疫情期間,美中直飛航班從340多班劇減至16班,只有疫情前5%。如今兩國同意回升至每周70班次,但實際航班只有疫情前約20%,訪問中國的外國人劇減九成多,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巨虧。外籍遊客稀少和中國實施「反間諜法」、美歐與中國地緣戰略緊張都有關,中國不正本清源,想靠簽證簡化吸引外國人回流,恐不易實現。
外國人不來中國了,是真是假?據中國官方統計,去年上半年,中國有843.8萬人次外籍人士出入境,人數雖不少,但與疫情前半年4883.8萬人次相比,足足下跌近83%;如扣除台港澳旅客,外國人更少。2023年第一季,入境中國的外籍旅客僅5.2萬人次,相比2019年第一季370萬人次,暴跌98.6%。如今上海、北京街頭外國人極少,北京和上海國際機場冷冷清清,很多免稅店、奢侈品店關閉,接待外國人的旅行社倒閉,業者轉行或改做國內旅遊,直接衝擊各行各業和經濟。
華爾街日報認為,此現象代表中國與西方國家漸行漸遠的新常態。中國與西方齟齬,國際形象讓外籍遊客卻步,簽證難辦理、航班少難安排行程、網路防火牆、手機支付系統等,都拉高外國人來訪的門檻。
中國去年7月起實施「反間諜法」,讓外國人擔憂被扣為人質和人身安全。此外,中國不像台灣、新加坡、日本、南韓等以便宜價錢吸引國際客打卡消費,許多景點免費開放,網路效應吸引更多遊客前往。中國反而對外國人收更貴門票,經常出現宰客行徑,「不夠友善」的行為令年輕外國背包客卻步。
此一美中交流的大事,就像晶片產業一樣,中國明顯有求於美國。北京希望逃跑的外資能回流、要求美國互相開放更多航班,吸引觀光客回流。但因中國並未加入國際「開放天空協議」,美中透過兩國協定飛航彼此航線,航班數量對等。疫情前,美中飛赴對方航班最高曾達340架次,但疫情爆發後因隔離需要,雙方都減為每周僅八班,供需失衡造成機票價格猛漲。
去年初解封後,兩國雖協議從去年11月9日起,彼此飛赴對方航班增至每周70班,但由於北美華裔旅客偏好選擇中國的國航、南航和東航班機,而美國飛航中國的美航、達美和聯航三家公司,都不急於增加美中航班。因在目前有限班次下,三家航空公司利潤可維持一定水準,加上俄烏戰爭影響,美中直飛航班不飛經俄羅斯領空,彼此增加航班反而有利中國同業。因此敦促白宮對中國開放謹慎漸進,從而限制飛中國每周航班最高僅24班,無法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多少形成外國客赴中國的另一障礙。
2014年歐巴馬總統任內,美中互相開放給對方公民十年簽證。2018年川普總統任內,取消中國人十年簽證。中國也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取消美國人十年簽證。但去年3月15日起,中國恢復美國人赴中國十年簽證,華裔美籍人士受惠最多,但對吸引美國人赴中國,似不見太大效果。
對照民調,83%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觀感,50%美國人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威脅,中國開放簽證申請的方便,不見得能吸引美國人去中國。中共政策影響很多外國人想法和造訪中國的意願,網上許多外籍人士發布為何定居中國多年,現在決定永久離開中國的視頻,更推波助瀾,而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迎合民意,不想推出更多嘉惠中國的政策,都影響外籍人士訪問中國的意願。
觀光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除了天然景觀、歷史文化、人文和民生等是吸引外客的主要因素,民眾文明好客程度、社會總體表現的現代文明水平,都和國家對外吸引力息息相關。如今網上流傳訊息,包括YouTube、Facebook、X、Instagram、TikTok等國際人士較多的平台,對台、日、韓、泰、越等地有好感好評的訊息,遠高於對中國的好評好感的訊息。這種氛圍使熱門國家地區愈熱,冷門國家地區愈冷,就像吸引外資一樣,中國陷入這類背後有濃重意識形態影響的巨網中,無法脫身。
打個比方,同樣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明的俄羅斯、伊朗等國,現在能吸引美歐觀光客造訪嗎?中國逐漸陷入孤立,根源和解方在哪裡,答案不難追尋。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5 6 1 4 9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