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警覺3徵兆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警覺3徵兆

读新闻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警覺3徵兆

日常生活中,跌倒、撞到門或櫃子等頭部輕微撞擊事件層出不窮,頭部外傷後的症狀恐非立即出現,隱匿的危險更加需要注意;示意圖。 (記者萬於甄/攝影)

●「曹操也可能患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台灣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瑤琳說,依史料來看,曹操因常在戰場,有頭部被襲擊或是摔傷的風險,爾後出現反复且持續頭痛的情況,與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臨床症狀相似,該疾病主要是頭部受到外力撞擊所導致,但並非即時出現,提醒家中若有年長者的話,不可輕忽長者跌到的嚴重性。
李瑤琳表示,日常生活中,跌倒、撞到門或櫃子等頭部輕微撞擊事件層出不窮,但許多民眾習慣透過休息、冰敷等來緩解疼痛,但頭部外傷後的症狀恐非立即出現,隱匿的危險更需要注意,尤其是年長者,即使當下沒有明顯外傷,也可能導致硬腦膜下腔形成血塊。
台南一名75歲康伯(化名)2個月前不慎因車禍摔傷頭部,當下因僅輕微頭痛,並未在意,孰料,康伯逐漸出現反复持續性頭疼、影響睡眠,甚至無法站穩,家屬發覺異狀,趕緊帶他就醫,才發現是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好在術後順利恢復日常。
李瑤琳指出,老年人因腦部逐漸萎縮,易在撞擊時扯斷腦靜脈造成慢性出血,當血塊慢慢堆積導致壓迫腦組織時,會造成腦壓太高壓迫腦神經,引起持續性頭痛、步態異常等,甚至記憶力減退,這些看似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都是「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警訊。
她也提到,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目前以顱骨鑽孔術為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手術可透過在顱骨上開設小洞引流積累的血水,減少對腦組織的壓迫,並緩解病人的症狀,但並非適用於所有案例,倘若情況較嚴重或是頑固性反復出血等,仍須以開顱手術清除血腫。
李瑤琳強調,治療方案需根據病人的病徵、出血範圍及復發風險進行個體化治療,而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多數與輕微頭部外傷有關,但因其延遲性症狀,易忽略早期警訊,呼籲民眾即使沒明顯外傷,也要重視頭部受撞擊的後續反應。 (萬於甄)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7 1 9 6 3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