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旅遊整合世界」時代新力量
读新闻
來自於中國《世界旅遊畫報》中文版報道,經過12年的「長跑」,7月27日,「北京中軸線」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為名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9項。 在申遺文本中這樣描述北京中軸線的遺產價值:以其宏大的規模、均勻的規劃格局和組織有序的城市景觀,成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傑出範例,也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傳統都城中軸建築群。 具體來說,北京中軸線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佈局建築物的對稱軸。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直線距離長約7.8公里。它始建於13世紀,成型於16世紀,歷經逾7個世紀。 在總是戴著政治濾鏡看待中國的人眼中,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等都和中國人政治意識相關。當北京「中軸線」的「申遺」行為亮相世界時,這種認知似乎被刷新,究其原因,是因為對中國文化傳統的不了解所致。在中國先秦時期,《週禮•考工記》中就提到關於中國理想都城規劃範式描述:「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中軸線是歷經元、明、清及近現代發展的結果,展現出持久的生命力,反映中華文明的文化傳承。 「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舊城南北,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日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和設計體現中國傳統的理想都城範式,展現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傳統,是體現中華文明突顯特質的重要標誌。 據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可「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護管理狀況,認為「北京中軸線」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其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做出了重要貢獻。該組織高度讚賞中國政府在北京老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以及「中」「和」的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重要貢獻,符合世界遺產標準3」;「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成熟階段的傑出典範,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符合世界遺產標準4;」「同時認可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護管理狀況。教科文組織這次的評價,是對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的明確回應和解答。 北京中軸線體現文化遺產的「整合」性特點,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中軸線縱貫北京南北,包含15處遺產:北端鐘鼓樓,向南經萬寧橋、景山,過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分列中軸線東西兩側。形成了古城之脊。 如果說「整合」是「中軸線」的精粹,在「旅遊整合世界」時代,北京申奧成功後中軸線向北延長,成為奧林匹克公園的軸線,又為「中軸線」增添國際新內涵。東邊建造國家體育場(鳥巢),西邊則是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向北穿過奧林匹克公園,到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該公園中間的仰山、奧海均在中軸線上。 正如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下一步,要發揮以「北京中軸線」為代表的文物資源的社會效用與公共教育角色。此外也將積極進行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讓「北京中軸線」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鑑、增進中外民心相通等方面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世界旅遊畫報》中文版伍飛) |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6 6 1 5 8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