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習近平訪越三目的:南海、經濟與固樁

《社論》習近平訪越三目的:南海、經濟與固樁

读新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13日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時隔六年來的首度訪問,其目的有三,分別是南海、經濟與固樁:南海主權爭端是中越關係裡的痛腳,過去屢起摩擦,中國希望能夠用經濟甜頭,勸誘越南放棄對抗,改採談判方式控管分歧,中越妥善處理雙邊關係,避免美國從中拔樁得利。
首先,要與越南在南海問題上妥協,尤其此時正值中國與菲律賓的對抗方興未艾之際,中國絕對不能腹背受敵,必須要區別對待,就像習近平在行前於越南媒體撰文中表示,雙方要妥善管控海上分歧,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過去越南在東協諸國中武力最強,與中國又有過邊界戰爭、海上衝突,舊仇加上新恨,南海主權爭議,一直是由中越緊張最為顯著,而越南也正是美國極力爭取,用以對抗中國的前哨,從歐巴馬、川普、乃至拜登政府以來,美國一再加強與越南的軍事合作關係,美軍航母更屢屢到訪。
但是越南政府近年來卻非常自制,相比於中菲之間的緊張與衝突,中越開始以磋商代替對抗,日前外交部長王毅訪越期間,中越兩國開展了今年第二次的北部灣海域聯合巡邏。中越的聯合巡邏,已經成為了南海地區海上執法合作樣板,這次習近平訪問期間,雙方還將簽署一份在南中國海的北部灣聯合巡邏的諒解備忘錄。
其二是,用經濟來吸引越南,達到合則兩利的目標;中國多年來一直是越南最大貿易夥伴,更是越南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這次一口氣簽署37份合作協議,中方為越南農產品開放大門,深化產業產能合作,推動雙方數位經濟、綠色經濟、新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務實合作。
由於中國勞力成本提高,加上美國對中國關稅戰、科技戰,把越南納入TPP與 IPEF,許多外資公司都離開中國,轉投資到越南,中國知道趨勢不可擋,所以順水推舟,鼓勵企業到越南投資,藉此把越南納入中國經濟圈,而不要把越南排斥到美國主導的經濟圈中。
更新鐵路,就是具體同時對兩國有利的;越南地形南北長、東西窄,迫切需要一條貫通南北的鐵路體系,過去曾寄望日本,但是困難重重,報價又高,導致進度一拖再拖。
中國駐越南大使熊波10日表示,中方願「無償」向中越跨境鐵路建設提供資金,建設從中國雲南省會昆明,到越南第三大城市海防的鐵路。
對北京而言,透過鐵路運送生產原料和機械設備到越南,加深越南對其經濟高度依賴;對河內而言,可藉此更新老舊鐵路基礎建設,更能讓越南北部第一大港海防港輸送量翻倍,這是典型的合則兩利,外界更注意到,這條鐵路將穿過越南稀土礦藏最為豐富的地區,而稀土則是生產電動汽車和再生能源所必需的原料。
其三則是,面對美國在過去幾年一一拔樁,中國希望能夠重新在亞太周邊固樁,近日成就包括澳大利亞總理訪問北京,恢復經濟關係;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APEC期間舉行高峰會,恢復對日本排放核汙水的相關磋商;日前在首爾舉行了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明年習近平還預定要訪問首爾;新加坡總理接班人黃循財日前也率龐大訪問團到中國。
今年是中越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15周年,但美國總統拜登9月訪問越南時,已經將美越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了彰顯中越關係再勝一籌,中方希望能再提升至新臺階,這就是習近平在與越共總書記阮富仲的會談時所說,攜手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中國多年來,一再希望說服越南接受「命運共同體」,目前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都已經加入中國所謂的「命運共同體」。
不過越南有自主外交政策,最後官方越文文件一律翻為「未來共享共同體」,呈現差異、各說各話,這也反映了越共總書記阮富仲「竹子外交:根堅、身堅、枝柔」的特性,著重與大國發展平衡關係。
然而中國可以放心的是,越南與中國是全世界除了北韓之外,僅剩的極少數由共產黨領政的國家,除了國與國關係之外,還有黨與黨關係,「既是同志又是兄弟」的傳統情誼,它是絕不可能像菲律賓般完全倒向美國一邊的。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5 4 8 8 5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