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盒擋紅牆 史博館整建挨批
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報導】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歷時六年整建,今年2月21日重新開館,新的空間景觀近來卻引發建築與文資界正反評價波瀾。網路上有許多專業者肯定這次整建,但建築師呂欽文發現,這個國家級的文化場域「只剩蒼白與荒謬」;古蹟專家李乾朗也不認同打開原本的紅牆、增建玻璃盒。台灣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陳復則哀嘆,藝術家楊英風設計的袖珍園林—龍谿園已被破壞殆盡。而在整建過程中,還發生正副館長相繼申請退休的現象,引發外界疑慮。 台北市南海路的史博館2018年閉館整建,原定工期三年,結果時間多了一倍。宣布整建的前館長廖新田在同年7月最後一檔展覽結束後表示,三年後他會在嶄新的館舍主持開幕展,結果他卻先辭職。 接任館長梁永斐到任後,曾力拚去年底開館,後來推遲至今年春節前;接著就傳出文化部要求春節前務必完工,期間副館長退休,梁永斐也跟著提退休申請,形成正副館長搶在開館前退休的怪現象,當時曾引發文化界的議論紛紛。 至於工期延宕,梁永斐曾表示除受疫情影響,還包括缺工、經費不足及文資審議等。梁昨仍婉拒受訪,表示任內盡心盡力、無愧於心。 開館之後,整建成果的正反意見逐漸浮現。建築師呂欽文日前投書聯合報表示,當他看到館舍正面一整排掛著「Museum shop」深咖啡色的玻璃盒子,已不是大驚失色,而是根本以為走錯地方,懷疑為何要把史博館重要的紅牆立面全擋住? 另由史博館委請藝術家楊英風設計的龍谿園,是台灣國民政府遷台後由政府營造的第一座園林,陳復表示,楊英風當年把五行相生相剋的精神放到景觀設計中,構築深具中華文化的園林,如今蘇州園林已成日本枯山水景觀,沒有水源川流不息,石橋消失無蹤,後面的圍籬也不見了;原先的「龍溪亭」匾額不知下落,「龍谿園已可宣告死亡」。 古蹟專家李乾朗指出,他並不排斥景觀做些變動,但新作法得讓人服氣比較好。以玻璃盒來說,擋住了原本的紅牆,看不出紅牆氣勢,他不認同。 史博館整建案由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與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林聖峰等團隊得標。該團隊認為,歷史建築的記憶固然要珍惜,但詮釋記憶若只是重回原本時空就很可惜,過度前衛也不好,應找到平衡,讓新舊可以對話。 國立歷史博物館歷經六年整建,新空間景觀引發正反不同評價,部分建築界人士不認同館舍正面打開原本的紅牆、增建玻璃盒。 記者林伯東/攝影 |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6 1 6 5 7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