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共治 「總統病」有解 潰瘍性結腸炎 飽受腹瀉苦

中西醫共治 「總統病」有解 潰瘍性結腸炎 飽受腹瀉苦

读新闻

中西醫共治 「總統病」有解  潰瘍性結腸炎 飽受腹瀉苦

罹患「潰瘍性結腸炎」會有長期腹痛、腹瀉等病症;示意圖。(圖/123RF)

●一名49歲男子因腹瀉且大便帶血,以及全身無力、左下腹痛就醫,醫師診斷罹患「潰瘍性結腸炎」,評估後採中西醫合作模式治療,追蹤一年半後,數據回歸正常,患者也擺脫長期腹痛、腹瀉之苦。
台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志昇說,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致病機轉不明,但可能與遺傳、免疫系統失調、腸道共生菌失衡、飲食、壓力等有關。好發於20歲左右年輕人,以及50至60歲中年人。症狀包括持續腹瀉、嚴重腹痛、解血便和黏液便,伴隨體重減輕、發燒等,並可能造成腸道出血、腸道穿孔,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
他說,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率和盛行率逐年增加,因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前總統小布希弟弟馬文布希等人患病,也有「總統病」之稱。台灣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約為每10萬人中有12人,每年約350例新診斷病例。患者就醫前飽受腹瀉所苦,無論上班或外出,都時時擔心,生活品質惡化。
台灣亞大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政國說,當腸道處於長期慢性發炎狀態,腸胃道日後發生惡性腫瘤病變的機率也較高,西醫治療急性潰瘍性結腸炎時,常會使用磺胺類藥物、類固醇、解痙劑及鎮定劑,只是效果有時不理想,至於嚴重性患者則會使用免疫調節劑。但長時間使用,也可能有致癌的風險。
目前,已有許多的臨床研究及試驗結果支持中醫藥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各國採用中醫藥介入治療的比率也快速增加。
陳志昇說,「潰瘍性結腸炎」屬於中醫的「泄瀉」、「痢疾」、「便血」、「腸風」或「臟毒」的範圍,中醫典籍如「內經‧通評虛實論」曾有相關描述。
尤其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期最常見的中醫證型為濕熱內蘊型,就需採用清熱解毒的白頭翁湯來處理治療,再配合西醫治療,可大幅降低嚴重度,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患者在持續18個月追蹤治療及觀察後,無論是病症緩解、檢驗數據等都回歸正常,大腸鏡檢查及病理切片報告也有顯著改善,病人後續則應避免辛辣及油膩的飲食習慣,多攝取易消化、高纖維等原型食物。(黃寅)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6 6 8 9 5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