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異位性皮膚炎 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读新闻

異位性皮膚炎 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是基因、過敏體質所致,所以無法完注意環境衛生與飲食控制;示意圖。
(圖/123RF)

●天氣變熱,大量流汗會刺激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容易出現搔癢難耐、抓到流血的狀況。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病,常併發氣喘、過敏性鼻炎,甚至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控制病情,減少身體發炎反應。
每到換季時節,溫度變化易使皮膚乾燥或出汗,皮膚開始長紅疹。黃毓惠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非常複雜,主要是「基因」,再加上後天環境,患者會合併其他過敏性症狀。
氣喘、鼻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是常見的過敏疾病。黃毓惠強調,三者常會伴隨發生,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不同病症,年幼時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會有很多皮膚問題,長大後則可能出現鼻過敏、氣喘等呼吸道不適。
黃毓惠指出,如果異位性皮膚炎不加以控制,除了皮膚發癢、脫屑、角質化、傷口感染外,也常衍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壓力,發炎因子亦增加心血管、血糖代謝的負擔,不是單純的皮膚病。
異位性皮膚炎病症時好時壞,患者常因搔癢及皮膚外觀影響日常生活,包括白天精神難以集中、晚上睡不好,如苔癬般黑黑皺皺的皮膚更使自信心受創。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以「病灶占體表面積」及「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為指標,患部面積逾10%即為中度,可考慮免疫抑制劑、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等療法。
目前的傳統藥物治療方式,多採取外用藥膏與口服類固醇,劑量愈高、使用時間長,則提高副作用的機率。新型療法則可進一步調控身體免疫系統,屬於個人化醫療照護,提供精準且安全有效的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是基因、過敏體質所致,無法100%根治痊癒,需要耐心照顧。黃毓惠提醒,平時要注意環境的衛生與飲食的控制,例如杜絕灰塵、黴菌、塵蟎,避免食用蝦蟹類海鮮,芒果、荔枝等水果。清潔保濕也不能少,可以補充油脂防止皮膚乾燥,遠離過敏紅腫癢。(廖靜清)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6 3 2 1 9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