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沉寂的中国游客”是否回归泰国?

十一黄金周,“沉寂的中国游客”是否回归泰国?

中秋节+国庆的“双节黄金周”,到今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托免签的福,到达泰国的中国游客,确实多了些。

但是,也没那么多。

距离泰国期待中的“中国游客的人潮人海”,终归还有点距离。

老汉的朋友圈里,不少人趁着免签,来泰国好好玩了一圈。

但是,在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并没有看到中国游客的人潮人海。

在曼谷的商场、景点、街头,虽然明显中国游客多了不少,但是远没有达到“人潮汹涌”的级别。

尤其是,那种塞满大街小巷的中国旅行团大军,相比之下没怎么见到。

老汉询问了一些从事旅游业的朋友,得到的反馈,印证了这种感觉。

他们反映,此次黄金周有免签政策的加持,中国赴泰游客数据大概出现了四成左右的增长,每天入境万把人。

但是,没有出现太明显的狂飙,什么“成倍增长”的奇迹没有出现,离泰国自己“免签黄金周大涨”的心里预期也有一定落差。

至于泰国官方,虽然尚未公布正式数据,但从字里行间,还是能够嗅到一些端倪。

泰国总理府发言人,在9月30日曾表示“感谢中国游客对泰国免签的热烈响应”——说是中国人在网上搜索泰国旅游的次数,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二十倍以上。

然而,这“暴涨20倍”,并不是赴泰游客的增长,而是搜索量的增长。

况且,不是和2023年相比,而是和2022年相比的。

2022年那是个什么时候?

泰国总理府发言人还表示:“免签头两天,便有22000名中国游客入境。”

2023年,中国游客入境泰国的平均值,约在每天七八千人的水平。在假期和节日,会达到万人左右。

照这样看来,免签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中国游客来泰的增长,确实在40%—50%之间。

有用,但没有“那么管用”。

即便免签了,黄金周假期来泰中国游客,也还是没能重现当年疫情之前的盛况。

为什么呢?

说好的“人山人海”,怎么就没来呢?

是机票?割腰子的传闻?中国游客不舍得花钱?还是泰国在中国人心中已经不香了?

老汉也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回答。

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明白一点:

泰国旅游业,不是只靠一个“免签”,就能躺赢的。

今年“五一”黄金周的时候,这种局面,其实已经出现过一次了。

当时,泰国也是信心满满地,等着被中国游客给淹没。

结果最后不温不火,铩羽而归。

一些媒体,将这一结局解读为“泰国签证太难办,劝退了中国游客”,甚至激烈地嘲讽泰国“不作不死”,以至于被中国游客抛弃。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地说,这种归因,是错误的。

理由,是一个简单的排除法:

泰国都免签了,这不还是没来吗?

其实,从一开始,所谓泰国作死赶客的解释,就注定是错的。

因为,中国游客不单是冷落了泰国,也冷落了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以及几乎所有热门的境外旅游目的地。

在泰国、新加坡、日本,中国游客都不再霸榜“最大客源地”的宝座。

赴欧游客,仅达2019年的25%;赴新加坡,12%;赴日本,不足10%,并且在“倒废水”事件后进一步下滑,在今年黄金周,赴日旅游彻底凉透。

那么,是中国游客没钱了吗?

众多西方媒体,甚至包括一些泰国媒体,都倾向于这样解读。

这些媒体,潜台词也很明显,就是希望通过渲染中国游客从全球旅游市场的“消失”,来给新一轮中国崩溃论做佐证。

这种解读,其实也不符合事实。

中国人,在选择假期出游目的地时,确实没那么轻易出国了。

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没钱玩了。

无论是五一,还是十一,其实中国人出游的热情,以及在旅游这件事情上的花销用度,其实并不比疫情前差多少。

君不见,祖国山河一片人,到处都是人挤人。

以至于一二线城市都承受不住,逼得大家都开始“逆向出游”,专门找无人问津的小地方去玩。

不是中国游客没钱花。

而是他们对于“海外旅游”的意愿和看法,都改变了。

割腰子传闻,《孤注一掷》和《消失的她》呢?

嗯,对泰国,乃至整个东南亚的旅游业,都是一记重拳。

但是,新加坡和日本没有割腰子传闻,照样不温不火。

所以,老汉也还是觉得,安全上的担忧并非泰国游屡次遇冷最核心的原因。

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是中国游客,与海外旅游目的地之间,渠道的错位与断裂。

旅行社,依旧在成本控制、团费压缩的老路上内卷。

泰国,也同样沉浸在往日的记忆中,一味迷信旅游团,没能从“得旅游团者得天下”的老黄历清醒过来。

而实际上,这一届中国游客,已经变了。

他们不再是 “上车睡觉,下车看庙,晚上看妖”的观光客。

对低团费和名目繁多的自费项目,他们也不感冒。

让他们去购物店里“爆买”,也已经不灵了。

都市新中产,新青年,更喜欢深度游,品质游,自由行。

他们不再需要大巴和扩音器。

而是打开手机,通过小红书或者抖音上的各种“攻略”,各种真真假假的“小众宝藏”、“逆向出游”的短视频,来决定自己出行的方式。

泰国,以及众多业者,至今仍在期待中国游客老式的“团游”回归,并以旅行团的数量多寡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

而中国游客的出游意愿,越来越多元。

出游的目的地,越来越分散。

在泰国、日本、新加坡遇冷的同时,葡萄牙、塞尔维亚、文莱这样的小众目的地的黄金周套餐,却早在8月便已经卖完。

大型中国团走向衰落,而家庭游、亲子游、游学旅行、医疗康养度假,却逐步崛起。

但是,转型是有代价的。

大型旅游团,是泰国既有渠道的命脉——如果没有旅游团,众多专门接待旅游团的酒店、餐厅、以及航班的价格,都降不下来。

人少了,旧的道路便难以维持。

渠道阻塞,反过来又进一步抬高了旅游成本

中国人花在淄博、三亚、丽江的滚滚热钱,就更难以通过陈旧堵塞的“渠道”,流向泰国。

而这,恐怕才是中国游客“人山人海”在泰国难以重现的,真正谜底。

老汉个人,还是真心建议,大家有空来泰国玩玩。

这几天,原本是热点的泰国,由于热度没有达到预期,反而成为了一个“逆向出游”的好去处。

那些不小心捡了大漏的幸运儿,在泰国玩得可嗨了。

彻底的免签,一句废话没有的丝滑入境。

甚至没人查问酒店和机票。

人烟稀少的海滩,私享自由的氛围。

即便在最热门的景区,也不会见到往年 “中国游客全面占领”的拥挤。

泰国旅游局,可能会有点失望。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善于发现,乐于享受的中国游客而言——

现在这样的泰国,刚刚好。

时代在变,人在变。

这次黄金周,大概率,不会像从前那样热闹。

泰国,想要通过一招简单的免签便能躺赢的好事,估计也很难实现了。

但是,并不是说,中国人“抛弃”了泰国。

只是,中国人重返的泰国的方式,将不再像从前一样了。

泰国,永远在这里。

就像一个初恋的老情人,对中国人的吸引力,永远会存在着。

只要泰国再接再厉,与时俱进,找到吸引中国游客的新方式,学会用网络和网红去开辟中国游客回归的新契机。

在一段漫长的恢复和调整之后,在“割腰子”的传闻淡去之后,

这个国家,一定会再一次成为中国游客最钟爱的所在。

原文网址: h t t p s : / / w w w . t h a i h e a d l i n e s . c o m / 1 3 8 4 1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