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強震就倒一間審計大樓?21億建案、中資承包商惹議

曼谷強震就倒一間審計大樓?21億建案、中資承包商惹議


【看見泰國 Vision Thai】上週五(28日)發生在緬甸地震強達7.7級,不僅造成當地超過1,600人死亡,也讓千里之外的泰國首都曼谷震感明顯,其中,位於曼谷恰圖恰(Chatuchak)的泰國審計署(State Audit Office,SAO)正在興建中的新總部大樓(以下簡稱審計大樓)成為唯一一棟因地震而倒塌的建築。這起災難傷亡不斷增加,另有80多人失蹤。該大樓的倒榻引發諸多關於建築品質和發包過程的質疑。(延伸看:更多曼谷地震相關報導)

這棟興建中的30層高樓位於曼谷恰圖恰,建案斥資21.36億泰銖,由泰國義大利-泰國發展公司(Italian-Thai Development,ITD)與中國中鐵十局(CREC 10)合資企業ITD-CREC承包建設。該工程從2020年開始動工,施工過程曾因疫情延誤,原定2026年完工,目前施工進度僅達30%。這是中鐵十局在海外承建的首座超高層建築,大樓主體原設計為33層。

根據泰國社群媒體流傳的影片顯示,這棟大樓在地震發生時十秒內就傾塌崩塌。去年4月,該大樓才剛舉行封頂儀式,中鐵十局公開慶祝施工進展順利,但不到一年即因地震成為曼谷唯一倒塌的建物。更引人關注的是,審計大樓倒塌後,中鐵十局火速刪除其微信公眾號上關於該建案封頂的慶祝文章,此舉引發輿論質疑。中國財新網在報導中特別提到,這是中鐵十局在海外承建的首座超高層建築。(延伸看:緬甸地震 曼谷高樓倒塌 網友怒:警報呢?

泰國總理貝東丹已下令徹查,她表示:「從我在建築界的經驗中,從沒看過這種事,必須全面調查,因為這牽涉到大量預算,完工日期也已經展延。」她指示調查委員會在一周內完成報告,釐清建築倒塌原因,包括檢視建築物設計、批准設計圖的主管機關、建案如何通過等因素。目前當局正全力營救被困在瓦礫堆中的工人。

地震發生後,曼谷市長查猜(Chadchart Sittipunt)表示,當局已接獲169通關於建築物損害的通報,相關人員正在調查全市建築物。

蒙庫國王科技大學(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KMUTT)土木工程教授蘇萬薩瓦特強調,地震發生時,一棟未完工的大樓不應該比已完工大樓更危險,他表示必須釐清大樓是因為設計缺失或施工錯誤造成倒塌。

根據BBC報導,倫敦帝國學院地震工程專家克里斯蒂安·馬拉加-丘基塔伊佩(Christian Málaga-Chuquitaype)博士分析指出,倒塌的審計署大樓很可能採用了「平板式」(flat slab)建造工法。這種建築結構讓混凝土樓板直接連接在支撐柱上,完全省略了橫向梁的支撐。 「這就像一張僅靠桌腿支撐的桌面,沒有任何橫向支撐結構,雖然平板式設計在成本控制和空間利用上具有優勢,但在地震中表現極差,往往會突然斷裂崩塌,幾乎不給人任何反應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前曼谷並無全面的建築抗震標準。雖然現在有43個府制定了建築抗震法規,但泰國結構工程師協會主席阿蒙·皮馬馬斯(Amorn Pimarnmas)教授估計,泰國不到10%的建築具有抗震能力。然而,審計署大樓是新建工程,理應符合現有的建築安全標準。

曼谷建立在鬆軟土壤上,這種地質條件會將地震波放大三到四倍。儘管如此,同樣建在鬆軟土壤上的其他曼谷高樓卻安然無恙,這進一步引發對審計署大樓建造品質的質疑。

隨著大樓倒塌,社群媒體上出現大量批評聲浪,質疑審計署將建築合約授予中國建築公司與義大利-泰國發展公司合資企業的決定。

一位網友敦促國家反貪委員會和預算局徹底調查審計署建設項目的各個方面,從批准建築設計的委員會,到超過21億泰銖的項目中位價格,以及建築材料的驗收過程。

該網友諷刺地指出,審計署作為負責審計其他國家機構支出的主要機構,如今自身的建設項目卻出現嚴重問題,是首都唯一一棟因地震而倒塌的在建高層建築。

社群媒體帳號CSI LA(曾因揭露巴威將軍佩戴名牌手錶而聲名大噪)對承包商資質提出嚴重質疑。CSI LA發現承包工程的「中國鐵路十局(泰國)」竟位於一棟普通店鋪式住宅內,外觀更像是二手合金輪轂商店,而非負責執行21億泰銖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大型企業。

與審計署大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位於曼谷的「沙吞獨特大樓」(Sathorn Unique Tower)在強震中竟屹立不搖。這棟大樓位於倒塌審計署大樓南方約12公里處,原規劃為47層樓高級公寓,但因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導致開發商財務困難,建案停工至今已荒廢約30多年。

泰國網友紛紛在社群媒體上對比這兩棟建築的命運,諷刺地說:「新大樓倒了,但這棟大樓卻屹立不搖35年!即使遭遇強震,依然堅固不可動搖。」「1997年停工的鬼樓屹立不搖,外觀毫髮無傷,反觀新建的國家審計署大樓竟然倒了。」

沙吞獨特大樓由泰國建築師朗珊韶萬(Rangsan Torsuwan)興建,一共有49層,高度約185公尺,原本用途為打造每層價值達1,000萬泰銖的豪華公寓。不過朗珊韶萬個人後續捲入司法糾紛,加上1997年爆發金融危機,曼谷房地產市場崩潰,原先為興建沙吞獨特大樓提供資金的企業倒閉,大樓也被迫停工。當時整棟大樓已完工80-90%,主要剩內部裝修尚未完成,至今仍未復工,成為廢棄狀態。

後續沙吞獨特大樓因屢屢傳出靈異事件被稱為「鬼樓」。然而,即使經過數十年風吹雨打,這棟「爛尾樓」在這次強震中卻毫髮無損,與審計署大樓形成強烈對比。

這起事件引發了對泰國建築抗震安全的重新關注,也暴露出政府採購監督機制可能存在的漏洞。負責監督其他政府部門資金使用的審計署,其自身的建設項目卻引發重大質疑。

核稿:陳韋如

封面來源:bangkok post

原文网址: h t t p s : / / v i s i o n t h a i . n e t / a r t i c l e / b a n g k o k - a u d i t - o f f i c e - c o l l a p s e - c o n t r o v e r s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