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症是失能前兆 觀察5項指標

衰弱症是失能前兆 觀察5項指標

读新闻

 衰弱症是失能前兆 觀察5項指標

衰弱症沒藥可醫,可藉由運動與飲食預防改善;示意圖。(圖/123RF)

●一名八旬婦人日常自理能力無虞,卻因行動緩慢、步伐不穩而跌倒骨折,緊急送至醫院開刀治療,結果術後因嗆咳而轉進加護病房,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小感冒頻繁進醫院 要小心
跌倒是導致老人傷害、失能、死亡主要原因。台北市起辰聯合治療所職能治療師林儒宜說,65歲以上長者因身體機能退化、肌力漸漸流失,若一不小心跌倒,後續容易產生併發症,包括身體傷害、心理恐懼,甚至不願意活動,出現焦慮情緒。
上了年紀,身體功能多少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當生理功能逐漸喪失且可能因小感冒而頻繁進出醫院,就要小心「老年衰弱症」上身。林儒宜表示,老化和衰弱不同,老化是漸進式的過程,衰弱則是多重原因造成,生理能力下降超乎該有的年齡,更被視為老人失能的前兆。
逾65歲是高危群 尤其女性
哪些人是罹患衰弱症的高危險群?林儒宜提醒,65歲以上的長輩要多加注意,尤其女性因少了荷爾蒙的保護,比男性更易有衰弱問題。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風險也很高,因為長期腎臟功能退化及多種合併症,會加速衰弱的發生。
台灣衛福部資料顯示,憂鬱、抽菸、喝酒、久坐、多重慢性病患等族群,要積極戒掉不良生活習慣,預防高齡衰弱症。
衰弱症目前沒有藥物可醫,但可藉由運動與飲食來預防改善。林儒宜建議,可以安排全身性的運動計畫,包括心肺有氧、柔軟度訓練、平衡協調等,每周進行二至三次慣;飲食方面,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奶蛋魚豆肉類都是非常好的來源,有助於減緩肌肉的流失。
想知道是否有衰弱警訊,可觀察體重(過去一年減輕>5%)、疲憊感(一周三天以上做事提不起勁)、肌力下降(慣用手握力男生<28公斤、女生<18公斤)、體能活動度降低、行走速度變慢,以上五項指標若符合三項即歸為衰弱,符合一至兩項為衰弱前期,應進一步評估。(廖靜清)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5 8 4 2 3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