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曬釀熱傷害 醫 腎衰竭風險高

曝曬釀熱傷害 醫 腎衰竭風險高

读新闻

曝曬釀熱傷害 醫	腎衰竭風險高

每年7、8月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專家提醒民眾需注意高溫所產生的「熱傷害」。
(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台灣陸軍官校日前舉辦百年校慶,典禮期間一名學生因天氣悶熱,導致身體不適出現熱傷害症狀,一度無法起身,在同僚攙扶下離開。腎臟科醫師表示,天氣熱容易大量流汗,若水分攝取不足就容易產生熱傷害,一旦出現中暑症狀,將開始腎臟衰竭,嚴重則出現橫紋肌溶解症,死亡率相當高。
校慶儀式進行當中,突有一名學生疑因氣候過熱,導致身體不適,引發疑似熱傷害症狀,一度不支跪地,即使休息後也無力起身,最終在同僚攙扶下離隊休息。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病毒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民眾容易誤會因為天氣熱導致的不適症狀,通通都說成中暑,但其實熱傷害可分成四階段,其中最嚴重的才是中暑,且死亡率相當高,醫學上則依嚴重程度分類為,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最後才是中暑。
顏宗海說,天氣炎熱長時間待在戶外又沒有防曬,很容易在大量流汗、缺乏水分的狀況下出現熱傷害,若要到「中暑」階段,就是人體控制溫度的中樞神經已經失去功能,無法進行散熱,會出現高燒、高溫且不退的狀況,且容易造成腎臟衰竭,死亡率高達3成至8成。
「人體4分之1的血液會流經腎臟,當水分不足腎臟壓力相當大。」顏宗海表示,當水分不足,人體不僅無法流汗散熱,腎臟的過濾功能時所需的水分也不足,很容易就出現橫紋肌溶解症、腎臟衰竭、多重器官衰竭,最終休克甚至死亡。
顏宗海提醒,每年夏天都會遇到許多橫紋肌溶解症個案,大多是打球運動又忘記補充充足的水分,最終導致熱傷害;也要記得防曬的重要性,預防熱傷害最重要的就是「物理性防曬」,不要在豔陽下站太久,撐傘、戴帽、在陰涼處避暑。(鄒尚謙)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6 4 1 7 4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