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機成癮小心網路失調症
读新闻
一但孩子因使用3C產品,導致焦慮等症狀、影響身體健康及學業表現,就要特別注意;示意圖。 (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兒童手機成癮問題日益嚴重,醫師指出,科技愈來愈便利、影響也會隨之增大,而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時間定義,一但產生焦慮等身心症狀、影響身體健康和學業表現,就要特別注意,尤其青少年可能用手機逃避學業上的挫折,建議家長可以一起找出學習上的痛點,並培養其他興趣,但如出現幻覺、妄想等分不清網絡與現實的症狀,就要進一步治療,釐清是否有強迫症或網絡失調等情形。 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海德特所著「失控的焦慮世代」,歸納全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崩潰的主因,受到兩條軸線的雙重影響,一條是從1980年代開始「以玩耍為主的童年」式微,另一條是從2010年代開始「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抬頭。 針對兒童及青少年手成癮議題,台灣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說,科技愈來愈便利、影響也會隨之增大,對於手機成癮的定義,不同年齡層其實有不同定義,幼兒園每週1小時、每週5小時,一個月20小時以上就是成癮;上小學增加為每天2小時,每月使用時間就會翻倍至40小時以上算成癮;青少年階段就和成人一樣,每天3小時,每月60小時以上就是成癮。 除了時間量化,還會有質化的標準,包含到達成癮的時間是否愈來愈長、耐受度是否愈來愈低,也就是不給用手機時,開始出現抓狂、焦慮、失眠、憂鬱,甚至出現攻擊或親子衝突等,以及有沒有因為使用手機,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導致吃不下、睡不好;學業、人際調節出現障礙,或成就感不足、自信心開始減弱等,都要特別注意。 許正典建議,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可透過獎勵的方式,例如表現好可以得到1點,每次5分鐘,集滿6點可使用半小時,讓孩子有可以努力的目標,現在很多老師會使用群組等公佈作業,在學業使用的情境,家長要在旁邊陪伴、以身作則。 對於中學以上的青少年,對於手機的自主性會增加,許正典說,顯著變難的課業,可能會讓他們傾向於透過手機逃避挫折,如果出現類似情緒調節障礙、學習困擾、人際障礙、社交恐懼等,就需要合併治療,身心困擾改善後,依賴互聯網緩解焦慮的方式就會下降,同時也要適時放手、鼓勵孩子參與其他興趣,建立更多自信。 許正典表示,真的很嚴重的案例,可能出現幻想,或手機明明沒有響,覺得有人傳訊息、別人是否在討論自己等妄想情形,這類狀況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網癮後的失調狀況,導致分不清現實和虛擬,就需要進一步釐清是否產生強迫症或網絡失調症等,需要服藥或進一步治療。 有些家長帶孩子外出時,會把手機當作「3C保母」,許正典提醒,家長要先思考,「為什麼會擔心?」或許只是家長自己的焦慮,應該要做好行前教育,包含練習在家吃飯時,不能配電視、手機,孩子自然就不會將這樣的習慣延伸到外面。(賴昀寽) |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7 2 3 7 2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