鯖、鰹魚…保存不當 易組織胺中毒

鯖、鰹魚…保存不當 易組織胺中毒

读新闻

鯖、鰹魚…保存不當 易組織胺中毒鯖、鰹魚…保存不當 易組織胺中毒

鯖魚(左圖)、沙丁魚(右圖)一旦保存條件不佳孳生細菌,攝食後容易發生組織胺中毒;示意圖。(圖/123RF)

●吃魚對健康有益,可吃到不新鮮的魚就可能發生中毒,造成人體不適。醫師表示,海鮮中像鯖魚、鰹魚、沙丁魚、虱目魚等魚類,一旦保存條件不佳導致細菌增生,民眾攝食後容易發生組織胺中毒,短短幾分鐘就可能皮膚起紅疹,出現頭暈、頭痛、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指出,組織胺中毒常發生在鯖科的鯖魚、鰹魚、沙丁魚等魚類,鯖科魚類的蛋白質中含有組胺酸,這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之一,當遇到儲藏條件不好導致細菌增生,這時細菌就會把組胺酸變成組織胺,民眾若吃下這些食物,腸胃道會迅速吸收組織胺,血中濃度上升,在身體各個器官產生反應。
洪東榮提到,好一點的蛋白質都含有組胺酸,因此像牛肉、豬肉保存不當時,也可能產生組織胺,但含量不至於造成中毒。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管制規定,水產品中組織胺含量不得超過50 ppm;組織胺含量若達500 ppm以上,則會出現中毒症狀。
組織胺中毒會產生哪些症狀?洪東榮描述,由於組織胺會讓皮膚血管擴張,因此中毒者短短幾分鐘皮膚就會起紅疹,而血管擴張同時會影響到血壓,中毒者會出現頭痛、頭暈,若影響到到氣管,喉嚨會腫起來,導致呼吸困難、胸悶,甚至會出現惡心、嘔吐。
組織胺中毒的臨床表現因人而異,洪東榮解釋,影響因素取決於組織胺攝取量的多寡;另外,症狀嚴重者可能因體內組織胺的分解酵素活性不足,導致發病或症狀較明顯。臨床上,多數患者只要接受抗組織胺的治療,症狀就可緩解。
想要降低組織胺中毒發生率該如何做?洪東榮強調,食物保存非常重要,當魚放置室溫超過40℃以上、經過24小時,就會產生明顯的組織胺;夏天室溫較高,有些食物可能放不到10分鐘就能驗出組織胺。
針對鯖科魚類等容易發生組織胺中毒的海鮮,洪東榮建議,魚一抓上岸就要冷凍,在拍賣、販售過程中,也要注意儲藏溫度;而民眾在料理前,若發現魚已腐敗、有異樣,就不應該食用,以免發生中毒。
本文由NOW健康提供 https://healthmedia.com.tw/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6 2 9 5 7 - 1 . 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