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嚴重恐肺栓塞
读新闻
女性、年長者、久站久坐者都是靜脈曲張高風險族群,治療方式多元,及早治療才能避免靜脈曲張惡化;示意圖。 (圖/123RF) ●靜脈曲張,又稱靜脈瘤,是由於靜脈壓迫或瓣膜功能不全,所導致靜脈血管壓力增加,造成管壁擴張變形且血液循環受阻的疾病。它通常發生在腿部,而發生在肛門周圍的靜脈曲張則俗稱為“痔瘡”。 久站久坐風險增加 台灣亮晴皮膚專科診所許茗鈞醫師表示,靜脈曲張的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年齡逾50歲的中高年女性,多產婦女,長期工作久站或久坐,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便祕導致腹內壓力大、血液回流差,以及肥胖等因素,都會提高靜脈曲張發生率。 許茗鈞醫師指出,腿部靜脈曲張初期多半沒有明顯症狀,皮膚表面可見細小血管絲,有些人會出現小腿皮膚搔癢,感覺腫脹、痠痛、疲勞或有沉重感,可能會在女性經前或月經期,小腿特別酸痛、腫脹不適,或一整天小腿都有緊繃感。至於靜脈曲張中後期,會出現痠麻腫脹,半夜睡覺時可能會痛醒。 病程進展嚴重時,因下肢血液無法順利回流,會出現色素沉澱的皮膚炎,稱為「鬱血性潰瘍」,甚至有時伴隨靜脈破裂出血,會產生血栓性靜脈炎;倘若血栓跑到肺臟,就可能發生致死的肺栓塞。不過,也有些人靜脈曲張嚴重,但無明顯症狀,卻未加以理會,對此,許茗鈞醫師建議應尋求心臟血管外科,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潛藏的血栓風險,或諮詢應否進行靜脈曲張的手術治療。 靜脈曲張常見的治療方式是穿著彈性襪,或合併口服藥或外擦藥膏,彈性襪必須選擇醫療等級壓力係數,每天起床後正確穿著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睡覺時脫下腳抬高。 藥物、手術治療多元 許茗鈞醫師說明,當皮膚出現蜘蛛絲血管或尚未浮起的藍、紅血管痕跡,透過血管雷射治療可加以改善;如果細小血管擴張突起,也可考慮採取注射硬化劑的藥物治療,但可能有過敏、疼痛及皮膚壞死及血栓風險等副作用,需審慎評估。至於外科手術治療則有傳統和微創方式,但術後仍應遵照醫囑穿著彈性襪預防靜脈血液回流。 血液循環息息相關 預防靜脈曲張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平時應避免久站或久坐,隨時要活動雙腳或每小時起身行走,藉由走路、健走、跑步、跳繩、騎腳踏車等擠壓腿部肌肉,或抬腳使雙腳高於心臟,也能藉由從腳踝往上循序按摩,都有助靜脈回流。許茗鈞醫師也提到,肥胖者應減重、避免吸菸,因職業需久站或久坐,平時可適當補充促進血液循環的保健品。 中重度已現浮腳筋 台灣廣元藥局施宇姿藥師表示,常見因腳痠腫脹而尋求外擦藥物緩解,或是穿彈力襪,但很難持之以恆,且觀察至少半數以上民眾並不曉得靜脈曲張可以服用保健品改善。 通常靜脈曲張浮出皮膚表面,出現扭曲血管形狀,病況已進展至中重度等級,在70、80歲的老年人身上並不少見,且通常會來藥房諮詢,多半是腿部痠脹不適,想尋求緩解;再者,可能是年輕人腿部出現蜘蛛絲血管,或是產後婦女發現腿部血管變明顯,覺得不美觀,前來詢問是否有改善方法。 許多人容易輕忽靜脈曲張的進程,許茗鈞醫師呼籲,如果已發現有靜脈曲張,應儘早接受治療,避免惡化。 本文由NOW健康提供https://healthmedia.com.tw/ |
原文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u d n b k k . c o m / a r t i c l e - 3 7 0 7 8 7 - 1 . h t m l